队伍·自我定位
队伍共有25人,被分为不同的四个组,负责不同的版块,在这里就不加多解释。我是宣传组组员许洁欣同学,宣传组四个人当中,我在宣传组属于性子急、办事多、很努力的一个组员。但是,我心里并没有因为是组员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!七天里乃至七天后,我都一直在为组、为队伍做贡献和打算。属于积极为队伍争取荣誉的人。
如每天的推送文稿(我自己也写,但是文风一般,一般没有采用)于是我又为自己多争取了其他工作:例如公众号群发,微信推送排版,第一天几乎负责起了整篇文稿加微信排版,那一天真的非常累,到接近凌晨一点才去洗澡。
第二天后一直负责微信推送公众号的群发,几乎要把推出来的稿子再看一遍,对文字措辞不当和语句语病非常敏感,群发之前要把文章的小毛病改掉,组长审稿主要审文风和内容合胃口,具体细小他注意不到的我都帮忙再修改。
组里一开始不开会,也不安排工作,我就一个人到处拍照片,头四天的照片很多是我用手机拍的,大多用在推送上。
我很想尝试多种不同工作,更想把宣传组工作做好,但是全组的工作任务都十分迷茫,组里完全没有公告工作计划,我出发前就一直在和伍萍大大联系,她也一脸茫然。好有丽贞在,丽贞有什么消息和文档我都跑去找她要,把资料一点点看完。所以我不断向她请教投稿的事宜,决心开启投稿这个活动。我一直在向组长申请,组长没有回复甚至多加推阻,我只好最后自己一个人不断联系汕头日报和汕头橄榄台媒体,投稿十次,还去找了雨桐索要政治学社公共邮箱以确保媒体对我们的信任。有时候投稿忙到凌晨一两点,早上就有点起不来。一般睡到九点才起来,这一点惭愧。
最后幸运的是有一份我站在汕头角度写的文稿被录用了,是市级的!也有其他网站的投稿成果。
我非常开心,当时很希望组长对我鼓励、支持,但是组里一片风平浪静,可能他们各自忙有工作吧。我心里失落。更让我失落的是,我负责投稿的稿子很多都是要自己去找的,组里各行其事的工作风格让我有些绝望。
后来政治学社微博的内容撰写和发表也是由我负责。也有被校级转发的内容。
因为组长来之前只做了自己的计划而不是全组的七天计划,又因为大组长没来,宣传组就像各行其事,一盘散沙。组里很多工作都是我自己开发自己去做。
终于有一天实在无法憋住内心情绪,一直在督促组长处理好工作却一直被忽视,终于我在开会上忍不住爆发。当时心情很糟,一是因为组里有很多工作比如投稿、访谈到了第三天还没开启实施,我一直在督促组长却一直被忽视被搪塞,觉得自己好像很傻;二是自己做了文稿没被采用后我自知文笔一般,不断为宣传组做其他贡献,但组长一直不予理睬,也不合作,忽略了我的心声,我并没有把下乡当做七天旅行和娱乐。我觉得内心很受伤也很浮躁和焦虑,我难过的是,既然不需要我,那还招我进来做什么呢?我做了很多工作,却一直被忽视... ...
我觉得我们组合作精神欠佳,尤其是我合作精神低落。前期工作做了很多,情绪积累太多,导致后期合作精神欠佳,也去找组长道歉,但感觉已经不是那个味道,但我一直在努力。
下乡·教育意义
三下乡当然有意义了,让我更加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磨合不可避免,我更加意识到即便是真心想为队伍做事情(每个人都想为队伍做事情)也要讲究方式方法,懂得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之道。因为一个人孤军奋战、没有人支持的感觉真是太不好啦!
我自己属于比较拘谨的人,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缺点。以后会更好调整自己的心态。
但是我最感谢的是王泽鹏师兄(可以这么喊他吧),一开始尚未谋面的时候他就教会了我很多职业上应该注意的事情,那次争吵过后,他更是不厌其烦地一直在开导我,教我怎么面对职业压力和职业环境,教我世界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。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好、非常体贴、非常善良的组长和师兄,我这次下乡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幸能认识到一群非常好的同学,非常好的师兄师姐以及同辈的同学,在他们身上我会反思很多自己做不好的东西。包括顾麻麻那天在学校操场跟我讲的话,讲到凌晨一点才去洗澡,一直告诉我心态可以急但是不能没有条理,告诉我要了解不同人,适应不同人的性格,这都让我成长了很多。
途中·魅力村印象
如果设施再便利一些,房子再现代化一些,我就不走了,哪里都风景美如画,真的太美了!我很享受这样有水有绿草,有大海,有美丽的蓝天的这样宁静干净的平原,这样淳朴自然的风光,我愿意住在那里,去了南埔村后我发现我的家乡情结是那么深重,一想到毕业后不回汕头工作,我的心情凝望着眼前的家乡风光,更加沉重,我觉得汕头真美真好,可是却... ...以后要远离家乡了。
生活·无数感动瞬间
我觉得队伍非常有爱,有生日蛋糕的惊喜,有隔壁老王每天饭桌上的笑料,有课件三国杀的娱乐,有晚上一起洗澡一起同床的“革命”友情。我希望明年还去石牌面试这样的队伍。
撰稿人:许洁欣
“益乡可乐”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暑期志愿服务队伍
日期:2016年9月5日
汉寿大学